“我們人很多,師資參差不齊,按照國際一流水準來衡量的話,可能有三分之二的老師都不合格,跟我們的名聲還是不相匹配。”對於學院存在的問題,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顧祥林沒有迴避,甚至還主動“揭短”,以此來表明進行改革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慣性很大,總認為我們是老大,要去改革很困難。”
  顧祥林所說的改革,指的是2011年啟動的國家試點學院改革,在17所高校設立試點學院,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特別試驗區,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和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入選其中。據瞭解,試點學院重點在改革人才招錄與選拔方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師遴選、考核和評價制度、完善學院內部治理結構四個方面進行探索。
  於是,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和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率先駛入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區”。
  教師都端“鐵飯碗”的環境里很難培養出一流的學生
  “教師崗位考核現在雖然有很多指標,但是考核不合格,你沒有辦法辭掉教師。”土木學院院長顧祥林坦言,“因為是‘鐵飯碗’, 即使好的生源到高校來,高校這樣的環境,也培養不出一流的學生。”
  所以土木學院就先在教師的聘任上“動刀”。土木學院年輕教師潘鑽峰介紹,試點學院新進教師先以“助理研究員”身份在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工作,3年的考核期後,通過考核方可獲“終身教職資格”;而未通過考核者,也可提出續聘申請,可延長3年再進行考核,連續兩個3年未達考核標準,會勒令其離開崗位。
  對此,該院江佳斐老師認為,如果進來就是終身制的話,“人總有惰性,積極性會打折,人總是在激勵下越走越快,這個機制能迅速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試點學院實行的新進教師合同制度,包括一項國家基金、3篇SCI論文等硬性要求,連續兩個合同未達標將被勒令離開崗位。彭銘老師也表示,這與美國的“Tenure Track”(非升即走)制度一脈相承。“硬性要求使得年輕老師有一定的憂患意識,集中精力打好扎實的科研基礎,在完成考核指標的同時也積累了科研成果。”
  要求雖然嚴格,如果達標了收穫也很豐厚,土木學院的“大禮包”就是SabbaticalLeave制度(學術休假)。顧祥林介紹說“連續兩個任期考核通過了以後,可以有半年的帶薪學術休假,可以到國外去做研究,也可以在國內,不用上課了。”
  土木工程學院在新教師的教學任務安排上,給予了相當大的自由,前3年沒有教學任務,但需要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授課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目前在很多高校新教師入職即參加教學。”對此,潘鑽峰老師坦言,“備課和科研常常存在矛盾,而這類矛盾的後果常常是備課準備不充分。”而試點學院對新教師教學任務要求的改革,“讓我們有時間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選擇性地旁聽相應的優秀老師授課,為今後正式授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江佳斐老師也認為,沒有教學經驗直接上講臺有點“誤人子弟”,“教學方法不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打折扣,形成惡性循環。”
  同濟土木工程學院也充分考慮到了改革的漸進性,沒有“一刀切”。對於新教師,全面推行試點改革。用彭銘的話來說就是,新教師大多具有海外背景,沒有傳統思維的慣性,“因此非常容易接受改革精神,並且很快能取得改革成果。”而對於老教師,學院採取了靈活的雙軌制政策。已經準備好接受新政策的老教師,可以自願加入試點學院,享受其優越條件並受合同節制;對於暫時沒有準備好的教師,仍可以按照傳統政策進行。
  也許最能體現土木學院改革魄力的一點就是,土木學院的行政領導是不能申請長江學者的,就是單純為大家服務,反過來拿到長江學者就不能擔任行政領導,而只能專心做學術研究。用顧祥林的話說就是,“在這個位置上就要為大家服務,不能在這個位置上還要拿東西,土木學院所有‘當官的’不能申請長江學者,跟普通教師去搶,只有這樣才能做好事情。”
  薪酬改革讓“青椒”能安心科研與教學
  對於新教師而言,更實際的吸引與保障則來自於薪酬體系的改革。
  同濟土木學院的彭銘老師認為,這是試點學院改革最務實最高效的措施,他在和比其早幾年進校的教師聊天中發現,他們剛入職時往往受困於工作與生計的雙重壓力。老薪酬制度下的收入相對較少,在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生活就顯得格外捉襟見肘。
  江佳斐也覺得,年輕老師現在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生活壓力比較大,新的高薪酬機制能“讓新教師更安心、靜心地去做科研,不會為了薪資過低而去外面接私活、做工程咨詢”。
  薪酬改革的另一大益處是吸引了高水平人才。潘鑽峰說,很多海外博士想回國內發展,但看到國內高校“青椒”(青年教師)的待遇,往往望而卻步。“部分學校已認識到青年教師生存壓力較大,正逐步改善青年教師的待遇,但像同濟土木學院這樣將較高薪酬待遇直接寫入合同的較少。”他說薪酬待遇提高並制度化,大大吸引了海外博士的註意力,以其所在的建築工程係為例,去年有兩個新教師崗位,吸引了6位優秀博士競聘,他們的研究成果都大大超出了應聘的基本要求。“不難看出,吸引人才的改革成效已初現端倪。”潘鑽峰這樣來肯定薪酬改革。
  他還參加了幾次學院青年教師的座談會,“大家體會最深的就是,薪酬待遇的改善,真正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更容易取得更多更好的教學和科研成果。”
  江佳斐老師進入同濟大學前,也面試過其他高校,她說最吸引她的是土木學院給老師的自由度,“比較自由、寬廣,可以做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科研,沒有外界的各種干擾,能讓新進教師迅速地融入科研。”
  彭銘也在與比他早幾年入職的年輕教師交談時發現,他們身兼教師、行政助理、研究人員等多項工作,實際上很難做好每一項工作。“試點學院這一規定解放了年輕老師,使得他們能集中精力做好科研。”
  彭銘還特意說到土木學院的年輕老師都可以申請一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這相當於進校後的科研啟動經費。他說這對剛入校的年輕老師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因為申請國家級或其他科研項目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科研儲備,“而這筆啟動基金則可以幫我們度過初期的艱難時期,這樣,我們一入校就可以順利開展科研工作,並自己承擔現場調研或者會議出差的相關經費。”
  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獲批國家試點學院以後,也一直沒有停下教師聘任和評價方面的改革。對於學生前兩年的數理化學等基礎課程,在校內聘請優秀教授,配備助教。這些教授、助教組成任課教師團隊和跨學科導師團隊,進入試點學院,實行“一師三化”教學改革。在教師聘任上,錢偉長學院努力探索“跨兩頭聘請”機制,即教師或導師所屬專業的科研和人事關係保持不變,而學院通過教學課程和人才培養項目聘請這些教師和導師,安排績效工資和相關考核。錢偉長學院希望通過試點改革,形成優秀科研、教學和管理資源在高校有序流動、有效配置、充分利用的局面。  (原標題:試點學院改革駛入“深水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04alhlf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